北方物流公司官網歡迎您!

美國從2025年10月14日起對中國相關船舶征收港口費,中國也在同一天啟動了精準的對等反制。這場貿易摩擦直接推高了中美間的海運成本,并正在重塑全球供應鏈的格局。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雙方核心政策要點,可以幫助你快速了解。
|
|
|
|
|
|
|
|
|
|
|
|
|
|
?? 對海運行業的影響
中美雙方的這一系列措施,其影響已經超出了簡單的成本增加,正在引發更深層的行業變局。
海運成本顯著上升 :據測算,受中國反制措施影響的船舶,其單箱成本將在現有基礎上顯著增加。以一艘載有超過1萬個集裝箱的美國船舶為例,單次可能被征收高達 100萬美元 的費用。有分析顯示,中美海運運費已于10月15日起預計上漲約 1000美元 。
航運企業承壓并積極調整 :
中資企業壓力巨大 :中遠海運集團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公司,據估算其面臨的港口費用可能高達 15.3億美元 ,這意味著其美國航線每TEU(標準箱)需要支付約 2121美元 的額外費用。
全球船公司受波及 :由于全球大部分新造船都出自中國船廠,因此像馬士基、地中海航運等大量訂購了中國船舶的國際巨頭也會受到波及。以星航運、日本海洋網聯船務等因租賃了大量中國船東的船舶,預計也會產生數億美元的額外費用。
運力調配與規避操作
:為了規避成本,航運公司正加速進行運力調整。例如,中遠海運等企業已啟動"船隊優化計劃",將部分中國建造的大型船舶轉至亞歐航線,同時增租韓國建造的船舶來運營美國航線。此外,像Seaspan這樣的船東,據稱正在通過將總部從香港遷往新加坡、更換船旗等方式來規避費用。
全球供應鏈面臨重構風險
物流路徑改變 :一些中國船只可能會選擇停靠加拿大或墨西哥的港口,然后通過陸路運輸進入美國,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會改變現有的物流路徑。
潛在擁堵與效率損失 :短期內大規模的船期和運力調配,可能導致港口操作效率下降,甚至引發局部擁堵。美國海關復雜的繳費流程(要求船公司在抵港前至少3個工作日通過特定平臺完成支付)也增加了操作難度和延誤風險。
?? 給你的建議
面對當前局勢,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可以主動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
企業層面 :
物流方案多元化 :重新評估和優化供應鏈路線,可以考慮增加通過東南亞、中東或歐洲等地的中轉運輸,以降低對直航中美航線的依賴。
合規與成本管理 :密切關注中美雙方政策的最新動態和豁免細則,確保合規申報。同時,將上漲的物流成本納入財務預算,考慮通過與客戶協商分攤等方式來管理新增成本。
探索替代路徑 :對于前往美國的美洲航線,可以調研和研究經由加拿大或墨西哥主要港口再通過鐵路或公路轉運至美國目的地的可行性。
個人消費者 :
預留更多時間 :如果正在進行或計劃從美國海淘,需要為可能的物流延遲做好心理和時間準備。
預期價格調整 :通過海運進口的美國商品,特別是家具、電器等大件物品,未來價格可能會因物流成本上升而有所上調。
希望北方物流老張提供的衣裳信息能幫助你全面了解情況。如果你對特定航線或商品類別的影響有更具體的問題,老張很樂意提供進一步的分析。